在教育的原野上,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手持粉笔,在三尺讲台上书写春秋;他们心怀热忱,用知识与爱浇灌着每一颗求知的种子。今天,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优秀学科领头人,一起感受他的师者匠心和教育情怀。
高中部:王中社老师
个人简介:
王中社,中共优秀党员,咸阳市教学能手,2004年大学毕业至今从事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,现任学校工会主席、高一年级主任。
2015年获秦都区“模范班主任”,2016年获秦都区“教育教学特殊贡献奖”“高考工作优秀班主任”,2019年获秦都区“优秀团委干部”,2022年获秦都区“高考工作先进个人”,2024年获“咸阳市优秀公开课展示个人”,多次被评为校级“优秀教师”、“创新班主任”“优秀教育工作者”等。
主持和参与省级课题3项、市级课题研究1项、区级课题研究多项,编写地理教参3本,多篇论文在省、市、区级获奖并发表。
教学主张:
学生动起来、课堂活起来,体验学习过程,感悟学习真谛。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,永葆立德初心,满怀育人热爱,深耕教学,踏实工作,以“奉献不言苦,追求无止境”的定力,为党育人,为国育才!
教学故事
一次讲解"世界气候类型"的课上,王老师正用多媒体展示热带雨林气候的植被图片时,后排突然传来啜泣声。学生小张(平时沉默寡言)盯着巴西雨林地图泪流满面,引来全班侧目。王老师没有简单维持纪律,而是轻声问:“小张,你发现这张地图有什么特别吗?”
小张哽咽道:“老师,这片雨林去年火灾新闻里出现过,我养的鹦鹉是巴西带回的,它临终前一直叫,像在怀念家乡”,全班安静下来。王老师立刻抓住这个生成性教学契机:“谢谢小张的分享,大家有没有想过,地理不仅是知识,更是生命与家园的故事”。正如2025届高三毕业生对他的评价:以灯传灯,心灯不灭,今不忘点灯人,后必传灯,共燃华夏。
教学特色
课堂教学始终坚持跨学科融合,如讨论雨林物种灭绝对生态链的影响;分析巴西经济发展与环保的矛盾;让学生用诗歌描述雨林生物的可能心声,使地理核心素养之综合思维渗透学生学习之中。
最好的地理教育,是让学生看见地图背后的温度。当知识与情感相连,学习就成了一种责任,王老师始终将“教书”升华为“育人“”,让学科知识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。
名师的教育风采如一束光,照亮了我们心中对教育的敬仰与追求。他们用坚守诠释责任,用智慧启迪心灵,用爱浇灌希望。这不仅是他们的荣耀时刻,更是我们汲取教育力量的源泉。
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,
在教育之路上砥砺前行,
传承匠心与情怀,
让更多求知的心灵绽放光彩,
共同书写教育的华彩篇章!